2月29日,黄秀娟名师工作室第十七次活动在温州第二十二高级中学举行,本次活动先参2024年上半年全市教研员暨市局直属学校教研组长工作会议、2024届高中化学选考质量分析研讨活动,然后进行工作室学习与反思。

一、2024年上半年教研员暨市局直属学校教研组长工作会议
01
公开课研讨《原电池》(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王勇)
王勇老师以“伏打电池”为主线,激趣引入,以“工作原理”→“构成条件”→“伏打电池的进化”三个环节层层递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交流、总结”,教师搭建思维脚手架,引导学生得出原电池一般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问题,达到检测和巩固的目的,最后与常见的化学电源衔接,体现了化学的学科价值。
温州市师训员徐宇峰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徐老师高度肯定本课的模型建构、运用和完善,他认为真情境、真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碰撞,全方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与总结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真落实”。
02
《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促教师成长》
(泰顺县高中化学研训员 蔡坚旺)
蔡老师介绍了泰顺县化学教师、教学班等现状,以“践行新理论”,注入“新动力”、引领“新发展”、开启“新征程”为思路,从学科、学校、教师、学生四个维度介绍了泰顺县化学团队以问题为导向、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做高水平教学、做真实教研的各种举措和抓手,为本学期的化学教研工作拓宽了思路、完善了方法。
方瑞光老师高度肯定了泰顺县的学科发展与教师成长,布置了2024年上半年高中化学教研工作思路与工作要点,帮助大家理清思路、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03
一类A组学校高三备课组长会议
温州市一类A组学校是地区的领头羊,他们的备课组建设、备考经验对于提升温州市高考水平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会议以“研讨沙龙”的形式展开,备课组长们畅所欲言,贡献出了大量一线的备考经验与心得,智慧的碰撞、思维的交流,与会专家收获满满。
二、2024届高中化学选考质量分析研讨活动
01
《多维分析,深耕细作促成长——2024年1月选考化学试卷分析》(瑞安中学 叶琼)
叶琼老师以近三次的浙江化学选考试卷为样本,以详实的考察细目引导与会教师分析考察角度,提出要立足真题、深化迁移、拓宽思维,在复习中要注重拓宽知识、模块融合、整体思维,关注真实的化工情境。叶老师还对首考第18题进行了阅卷反馈,指出复习时要强化学生信息获取能力、表达能力。
02
《基于首考试题分析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单元教学建议》(苍南中学 褚幼萍)
褚幼萍老师再现了相关真题与评析,着重分析了学生的错点、错因,提出教师要关注学生习题训练或者在设置模拟试题评分标准时一定要关注正确写法,在教学上要采用“单元复习教学策略”,并以思维导图和典型案例进行了阐述。
03
《会“用”教材之“原”,能“写”心中之“理”——原理题阅卷反思》(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夏超)
夏超老师生动、幽默的以选考阅卷经历为线索,从首考题“创新与融合、稳中求变”的特点出发,提出了用“化学反应原理”赏析“元素化合物”中化学反应的策略;他详细分析了原理大题中学生的解答情况、心路历程,提出要理性对待模拟题,用好教材的“原”知识、“原”化学逻辑,鼓励学生同伴互助,想得到、析得准、写得出,规范运用化学用语、答题模型。
04
《理清考向、落实基础、勇于创设、突破实验——首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鳌江中学 方玮芬)
方玮芬老师分析了近三年的实验题考查方向,指出考查内容包括“实验基础、实验评价、综合实验”三个层面,反馈了本次考试实验题的评分细则,提出:要细研教材(包括栏目和习题),夯实基础;深研真题、勇于创设,提升能力。
05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2024年01月选考有机题阅卷反馈》(瓯海中学 郑丽君)
郑丽君老师用精美的课件、娓娓道来的语言详解了有机化学基础大题的评分标准与学生常见错误,润物细无声的让人感受到答题规范、化学方法(逆合成分析法)的重要性。她旁征博引,指出试题一改往年的大量信息的引入,改为在题目中直接使用,如果平时教学不能给学生很好地解读这些信息,学生做题时会出现特别大的困难。
三、工作室学习与反思
01
《高一化学期末测试分析与教师发展》(温州市教研院 方瑞光)
方瑞光老师就老师关心考试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展示和对比分析。方老师利用细目表就“试卷的变化”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指明了命题方向,强调了答题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他提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力+思维+规范”是重点。最后,方老师强调了应考策略的“三关键”:针对学情、把准方向、研究大题。
02分析反思课堂教学
工作室学员在讨论学习中,深切地体会到了情境问题双轮驱动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挑战与收获。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化学知识,还强调通过提问和探究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作为教师,首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努力构建一个逻辑严密、易于理解的知识框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实用性。讨论中大家感受到教学相长的力量。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问题反馈,促进教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从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和灵感,让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更新和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