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惜时光好,悦享读书时——记温州市赵晓阳名师工作室第十三次活动暨读书交流活动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6月30日晚,温州市赵晓阳名师工作室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按计划如期进行。本次活动在工作室钉钉群举行,在甜蜜中用心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和收获。
分享会由工作室主持人赵晓阳名师主持,赵老师还和大家分享了阅读秋山利辉《匠人精神》的感想做了题为《师者,当怀一颗匠心》的分享,他详细地介绍了《匠人精神》中的 “匠人须知30条”,以及书中的精髓——育人,并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了解读。同时,在《匠人精神》的启发下,开发并设计了“教师必须遵守的30条”和“学生必须遵守的30条”,达到了读书指向未来的特性。

吴魏英和大家分享了《活着》,吴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活着》一书的故事梗概,作者余华老师在书中描绘了主人公福贵曲折起伏的悲惨一生。吴老师引用书中的原句引领老师们体悟作品的精神内核,即在悲惨的人生中忍受现实所给予的苦难、无聊、平庸,并在其中懂得“活着”的生活真谛。

陈乐微老师带领我们品味《人性如诗 亦喜亦悲》。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通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王萌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第六章至第十一章的内容,通过头脑风暴、观察小游戏等多种互动方式重点讲解了观察儿童如何探索、发明和建构”、“观察儿童如何与自然世界相联系”、“观察儿童如何探求力量、戏剧和冒险”、“观察儿童对绘画、符号表征和文字的渴望”、“观察儿童如何建立关系和解决冲突”、“观察儿童和他们的家庭”,以实际案例结合理论分析,引发在场教师们的共鸣。

蔡林燕老师分享了《教学的勇气》一书,她认为作为教师要保持心灵的完整,让教学成为自己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学生迫切需要沐浴教师心灵之阳光,教师也迫切需要透过学生的生命完满自我,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他的学生面前,让知识变得绿意盎然,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

王志峰老师分享了《可见的学习》,他指出教师正视自身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让教师成为教学影响评价者,不仅评价学生学习也评价自身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样的理念转变与角色定位,能够激励教师在教学前发现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与已经掌握的学习策略,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认识学生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在原有程度上有所提升。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赵晓阳老师做最后分享与总结,他肯定了每位成员的精心准备,表示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读书,后期也会将读书分享活动持续下去
本次活动大家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自己的阅读体会,畅谈教育感悟,分享读书的乐趣。大家表示都很享受这个过程,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做幸福的书香教师,做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
通讯员:徐智慧